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徐婧)首届四季青杯北京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4日闭幕。134人首次获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决赛前10名分别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
首届四季青杯北京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 任晓宇 摄
作为首次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本次大赛充分展现了首都一线养老护理员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护理技能,也让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和认同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让更多人才积极投身一线养老服务工作,推动首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大赛裁判长刘晨在点评环节中指出,本届大赛是北京市政府做出加强养老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技术难度、参赛规模、竞赛程序等方面在行业内做出了创新性突破,引领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大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决赛阶段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竞赛题目超过以往传统竞赛三级工(高级工)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按照二级工(技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进行考核。
大赛首次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两个市级部门在职业技能竞赛方面运行多年,各自制订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则,本次大赛突破原有程式化差异,首次从竞赛目标、考核程序、评判角度等方面,将民政技能对决和鉴定中心等级认定进行了深度融合实践,为行业内积累了宝贵经验。
前期,通过广泛动员、选拔推荐的方式,共有510名养老护理员进入本次大赛,通过初赛、复赛层层选拔,110名选手进入复赛,30名选手晋级决赛。
从年龄分布看,进入决赛的选手中40岁以上3人、占比10%,31-40岁的选手7人、占比23%,26-30岁的选手10人、占比33%,25岁以下的“95后”选手10人、达到了33%,且不少是学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年轻人。结合服务年限来看,服务3年以下12人、占比40%,3-10年12人、占比40%,10年以上6人、占比20%。
以上数据一方面显示出北京养老护理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更多青春力量加入到敬老孝老、养老爱老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30岁以上、长期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多,养老护理员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显现。
首届四季青杯北京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 任晓宇 摄
从教育程度看,进入决赛的选手中本科12人、占比40%,大专15人、占比50%,高中2人、占比6.7%,初中1人、占比3.2%。结合专业分布来看,73%的选手来自护理、养老服务专业;其他专业跨界进入养老服务的比例逐年提升,占比27%,显示出北京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
相较于以往仅可通过等级认定考试的方式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情形,本次大赛首次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挂钩,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水平认定工作开拓了新渠道。今后,将有更多养老护理员通过这种方式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北京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大赛中,134人首次获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获得高级技师等级证书5人,获得技师等级证书4人,获得高级工等级证书18人,获得中级工等级证书45人,获得初级工等级证书62人。
另有8人等级证书升级。其中,初级工升中级工3人,中级工升高级工3人,初级工跃升为高级工1人,由初级工直接晋升为技师1人。22人与原证书等级相同,不再重复发放相应等级证书。(完)
中新社喀什12月4日电 题:传统乐器“守艺人”:百年传承让“新疆音符”走向世界
作者 马晓东 朱景朝
每天12时许,新疆喀什古城吾斯塘博依街的一处乐器制作门店附近,总会上演一场小型的“演唱会”,其中的主角是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
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世居喀什古城并经营一家民族乐器店,店铺位于古城老街吾斯塘博依街入口处,人气很旺。
4日,记者到店探访,看到店内挂满了热瓦普、都塔尔等各式乐器。“这些全都是我制作的,仅是维吾尔族乐器,我就能制作20多种,其他民族的乐器,我几乎都会制作。”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每件乐器他都要亲自选购木材、雕刻、镶嵌、刷漆、上弦等,保证其奏出悦耳的“新疆音符”。
近日,乐器制作大师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左一)试琴调音,友人正在聚精会神聆听。马晓东 摄
2008年6月,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店门口的照片墙,记录了其家族传承乐器制作的故事。“这是我的爷爷,他给1963年上映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制作了乐器热瓦普。2006年上映的电视剧《冰山上的来客》剧组也找我制作了两把热瓦普。很幸运,我和爷爷做了同样的事。”
今年55岁的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从小就跟爷爷和父亲学习乐器制作,其家族制作乐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他是第五代传人。
“小时候我想学绘画,但爷爷看我制琴天分高,便要求我学习制作乐器。我不能辜负爷爷的嘱托,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40年的乐器制作生涯,他收徒无数,如今大部分徒弟都在各地传承着这项技艺。
2009年,喀什老城区改造全面拉开大幕。2015年,喀什古城正式挂牌成为5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区内约有7000人直接从事旅游业,间接带动约4万人就业。
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也享受到了这份“红利”。“这里的国内外游客特别多,琴的销量也相当好。今年8月,从我这买了两把热瓦普的意大利游客告诉我,来年她还会再来古城,因为我的琴‘夺走了她的心’。”他说,近几年,来喀什古城的日本、美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游客,不少都买过他的琴。
当日,记者偶遇广东游客吴先生,他在店内选购了一把都塔尔。“乐器的做工实在太漂亮了,让我无法抗拒,摆在家里当纪念品,非常合适。”
每年约12万元人民币的收入,让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的生活无忧。他告诉记者,曾有家公司希望他扩大产量,运往中亚国家销售。但制作一把琴,最快也得两天。“我从不用机器代替手工,我打造的每把琴,都有它的‘灵魂’,绝不相同,这就是手工制琴的魅力。”(完)